摘要:关税上涨推高行货成本:2025年起威士忌进口关税从5%恢复至10%,山崎12年等日威行货综合税率达55%,终端价被迫上涨。水货低价冲击市场:日本本土山崎12年收购价跌至约718元(人民币),中国水货商以1380元抛售,价差吸引消费者但暗藏走私风险。走私链条浮出水面:部分商家通过“蚂蚁搬家”(个人邮递低报价格)、伪造单据等方式走私,单瓶逃税可达2000元,已有案件涉案超千万元。品牌策略进退两难:三得利一边在中国提价稳渠道,一边在日本降价清库存,价格体系混乱加剧市场投机。
今年初,一瓶日本山崎12年威士忌在中国的水货价格突然跌到了1380元,比官方行货便宜近千元。酒友老张在电商平台下单时又喜又疑:“这价是真的吗?不会是假酒吧?”
这样的低价背后,是一张由关税、走私和市场博弈织成的暗网。
一、关税加码,行货涨价逼出水货空间
2025年1月1日,中国正式将威士忌进口关税从5%调回10%。一瓶山崎12年的综合税率飙到55%,成本凭空多出几百块。行货经销商老李算了笔账:以前进货价1200元,卖1600元还有赚头;现在光税就占大半,定价不上2000元就得亏本。
但消费者并不买账。“同样的酒在日本才卖700多,凭什么国内贵两三倍?”酒友小陈翻着代购朋友圈抱怨。这种心理落差,让水货商嗅到了商机。
二、日本跌价,中国提价的魔幻剪刀差
山崎12年在日本正经历价格“退烧”。东京酒商透露,其收购价从2022年的20000日元(约1000元)跌到14000日元(约718元),跌幅达30%。原因是产能恢复、炒家退场,日本市场回归理性。
但同一时间,三得利却在中国逆势提价。2023年至2025年,山崎12年官方价累计涨超20%,理由是“维护品牌价值”。这种“日本降价、中国涨价”的魔幻局面,硬生生撕开一道暴利缝隙——水货商从日本扫货,1380元卖到中国,仍比行货便宜40%。
三、走私暗涌:从“蚂蚁搬家”到千万大案
低价水货看似是消费者捡漏,实则暗藏走私灰色链条。常见套路有三:
“蚂蚁搬家”:收集亲友身份证,将整批酒拆成多个“个人包裹”,每包申报价仅300元(实际价值超5000元),逃税超2000元/瓶。
伪造单据:郑州破获的走私案中,犯罪团伙伪造合同低报价格,22万瓶洋酒逃税900万元,杰克丹尼、尊尼获加等品牌均被卷入。
包税陷阱:部分水货商声称“包清关”,实则是勾结报关公司低报价格。广州黄氏兄弟以此走私573瓶山崎、艾伦威士忌,最终获刑。
这些走私酒不仅冲击市场,更可能因运输存储不当影响品质。有消费者反映,低价买到的山崎12年口感寡淡,疑为仓储不当或掺假。
四、品牌困局:涨价保面子,还是降价抢市场?
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涨价策略,正遭遇双重反噬。一方面,行货价格越涨,水货吸引力越大。经销商老赵直言:“厂家年年提价,但消费者根本不认,仓库里堆满搭售的滞销款。”2024年三得利旗下馥华诗干邑因强制搭售,遭经销商抛货甩卖。
另一方面,日本威士忌的“稀缺光环”正在褪色。中国进口数据显示,2024年日威进口量下滑10.5%,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苏格兰威士忌(进口量增12.4%)和本土品牌。
五、谁在买单?普通消费者的两难
关税和走私的拉锯战中,普通酒友成了最纠结的角色。想买行货,得承受品牌溢价:“山崎12年卖2000元,同等价位都能买麦卡伦12年雪莉桶了!”追求低价水货,又怕踩坑:“1380元的山崎,扫码验真显示正品,但喝起来总觉得不对劲,又没法维权。”
更无奈的是,即便想支持正品,渠道也混乱不堪。某电商平台的山崎12年标价从1380元到3888元都有,卖家各称“香港直邮”“保税仓发货”,普通人根本难辨真假。
何不说:慎选超低价“漏”:低于1600元的山崎12年大概率涉走私或临期品,务必查验报关单和税票;关注替代品牌:同价位可考虑苏格登18年(行货约1500元)或国产中秩威士忌,品质稳且渠道透明;认官方防调包:购买时优先选择品牌旗舰店或授权经销商,扫码验真后留存开箱视频,避免真瓶假酒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比较好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